兴德寺址的发现
『直指』只收录菩萨和祖师说法中的重要句子,就像古代书籍一样,在书的最后一章记下刊行日期、场所等刊记, “在宣光七年丁巳七月日清州牧外兴德寺铸字印施”。因这短短的一行字,我们可以了解到『直指』是在1377年(高丽禑王3年)世界首次用金属活字印刷的书。
记录在『直指』卷末的刊记
那么,最早刊行金属活字本的 ‘清州牧外兴德寺’是什么寺庙呢在发掘兴德寺址之前,尽管诸多研究者倾注了不少努力,但在文献记录中无法找到有关兴德寺的内容。其准确的位置、规模、来历等有关兴德寺的所有疑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不解之谜遗留下来。1972年,『直指』向大众首次公开之后,经过约13年的时间,终于解开了有关兴德寺的秘密,“宅地开发工程”这一意外事件成为解开秘密的契机。
1984年12月,韩国土地公社在云泉洞一带开始了宅地开发项目,清州大学博物馆负责该地区的挖掘调查。其实云泉洞曾被推测为古石庙的遗址,因为1970年曾发现了统一新罗时代的 <青铜钟>(宝物第1167号)等佛教工艺品,1982年曾发现了<云泉洞新罗史迹碑>。 但是,由于此前从未进行过正规的发掘调查,所以对1984年的云泉洞发掘怀着极大的期待。结果确认了金堂、塔和中门址以南北方向安排的寺庙,至今被称为“云泉洞寺址”。
清州大学发掘团还调查了周边地区,在距离云泉洞西南侧不远的地方找到了建筑基石和高丽时代的鸱尾片、瓦片等。即,发掘团确认了除了云泉洞寺址之外,在现在的古印刷博物馆附近曾有过其他寺庙。在发掘当时,因不知石庙名称,取古代地名而称为“莲塘里寺址”,1985年3月开始了紧急发掘工作,挖掘了各种金属佛教工艺品和瓦片、青瓷等。
兴德寺遗址的发掘调查场景(照片:清州大学博物馆提供)
在发掘工作接近尾声的10月,在寺庙东侧区域发现了刻有“兴德寺”的部分金鼓。金鼓是用于佛教仪式中的梵音具,发掘的时候金鼓的本体已消失,只找到破碎的侧面部分。该金鼓片以阴刻线清晰地刻着“西原府兴德寺”的字样。这一刻是能够确认这座不知名的寺庙就是印刷现存最古老的金属活字本『直指』的兴德寺遗址的瞬间。再加上,因兴德寺遗址距离自古以来成为清州中心地的清州邑城西北方向2公里远,与『直指』书末所记载的“清州牧外兴德寺”的记录完全一致。
发现破碎的兴德寺铭金鼓片之后,于第二年5月兴德寺址被正式指定为史迹第315号。但问题是,已经从兴德寺遗址搬运到外部的泥土。发掘团在用该泥土建成的宅地一带用金属探测仪进行了调查,并追加收集到了“皇统十年兴德寺铭青铜钵盂”,即1150年制作的兴德寺铭钵盂,再次确认该地区就是高丽时代兴德寺遗址,同时找到了连文献记录中也未记载的刊行『直指』的兴德寺。
如果未能进行像电视剧一样的兴德寺发掘工作的话,『直指』的价值会像现在一样吗?虽然比西方的古腾堡印刷术提前63年,但如果不能以刊行时间、刊行场所、刊行地的准确位置等这些事实为依据,也许『直指』很难维持现在的评价。因此,对于『直指』作为当今世界最古老的金属活字本的价值,1985年的兴德寺发掘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巩固作用。另外,通过刻在出土品的兴德寺铭文,能够找到历史文献中没有记载而不可知悉的兴德寺位置,以体现了发掘和铭文的重要性,从这点上也可评价为一个里程碑式的发掘。
伽蓝的布局和沿革
通过发掘调查,在兴德寺遗址确认了金堂址、讲堂址、西回廊址以及铺砖的建筑地。在中心轴线上安排中门-塔-金堂-讲堂,左右环绕着东西回廊。这是三国时代以来的传统寺庙建筑风格,兴德寺的各建筑物可能是经过后代的反复重修,发生了一些变化。
由于金堂址中央有民墓,保存状态比较良好,发掘的时候基石和积心石 维持原型。积心石用小溪石堆砌成方形,与庆州皇龙寺址建筑地相似,可推测兴德寺的初创时期为统一新罗时期。兴德寺的金堂以正面5间、侧面3间组成,基坛的址台石 和面石 使用了打磨好的花岗岩板石。从该板石之间夹杂的天然板石来看,可能是后代重修了1至2次。
金堂池中央有两个佛像台石,大小分别为160×99×48㎝、160×89×48㎝,相当大。由此可推测兴德寺的金堂内可能安放着大型佛像,在金堂址发现了『铁制螺发(소라처럼 말린 모양의 머리카락)片』,可推测该佛像可能是铁佛。而且在金堂址的西侧和北侧发现了被烧毁的土层,可能是金堂建筑在某个时期因火灾而烧毁。
在兴德寺遗址,发现了与金堂同一时期建造的讲堂址。在讲堂址的西侧发现整齐地铺盖着32×32×3.5cm无纹砖石的地面,可推测曾有仰望讲堂址的小建筑。可推测该建筑正面和侧面各有一间正方形建筑,屋顶为人字房顶,可能是用于保管刻板的经板阁。
因为金堂前空间狭小,塔可能是单塔形式,据发掘当时施工单位职员的证言,在金堂址前10米处埋藏着大量石堆,可能是石塔的积心石。
综上所述,兴德寺大体上建于9世纪前后,此后经过几次重修,一直存续到刊行『直指』的1377年,即高丽禑王3年。但是,从朝鲜前期撰写的各种地理志中没有“兴德寺”的寺名,估计是在之后的某个时期因火灾被烧毁。
兴德寺遗址的发掘实测图(清州大学博物馆,《清州兴德寺遗址发掘调查报告》(2000))
[ 金堂址 ]
照片:清州大学博物馆提供
[ 佛像台石片 ]
照片:清州大学博物馆提供
[ 被火烧过的土层和瓦砾堆积层 ]
照片:清州大学博物馆提供
[ 地面铺砖的建筑地 ]
照片:清州大学博物馆提供
[ 现在复原的兴德寺 ]
[ 鸱尾 ]
高丽,兴德寺址,高135.8㎝,国立清州博物馆
高丽金属工艺的精髓
在兴德寺址发掘当时,很多研究者对制作金属活字的铸字所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真的在兴德寺制作过金属活字吗 在兴德寺址附近的云泉洞寺址发现了用于制造金属器的熔炉,这个熔炉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为了得到答案,他们倾注了不少努力。但是,在兴德寺址没有发现金属活字制作相关的文物,给人留下遗憾。
[ 熔炉 ]
高丽,清州云泉洞寺址,高12.7cm,炉口直径9.0㎝,国立清州博物馆
[ 兴德寺出土品不同材质数量 ]
现在有必要从多方面了解『直指』和兴德寺的关系,仔细观察兴德寺址的出土品也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兴德寺址共出土了屋瓦、陶瓷、金属工艺品等100件172 个。其中『兴德寺铭青铜金鼓』、『兴德寺铭青铜钵盂』、『青铜钟』、『金刚杵』、『青铜龙头幢竿装饰』等金属工艺品以23件93个占多数,这一点值得关注。事实上,金属活字的制作和金属工艺制作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兴德寺的部分金属制品刻有“兴德寺”或“皇统10年(1150年)”等重要铭文,整体上精巧、手艺高超,可推测高丽时代清州的金属制作技术和水平。
兴德寺址金属工艺品大部分是佛教礼仪用品,以青铜为主材料。青铜是将铜(Cu)、锡(Sn)或铜(Cu)、锡(Sn)、铅(Pb)合金而成的,可以说是传统“黄铜器”的一种。与其他金属相比,青铜在低温下也容易熔化,可容易制作成各种形状,还可雕刻图案。
兴德寺的金属工艺品囊括了制造青铜时使用的各种技法。首先,金鼓、小钟、金刚杵等采用了将青铜水倒入模具而制作的铸造技法。『兴德寺铭青铜金鼓』正面以莲花纹的撞座区(북을 치는 부분)为中心,周围围绕着双重藤蔓纹。以阳刻装饰的金鼓纹样细腻自然,堪称屈指可数的优秀作品。形状较小的“青铜钟”的顶部边缘有一个用花瓣装点的立状花纹带,这是典型的高丽后期钟的特征。
[ 兴德寺铭青铜金鼓 ]
高丽,兴德寺址,直径45.9㎝,侧面宽11.9㎝,后孔直径17.2㎝,国立清州博物馆
刻在金鼓侧面铭文
“甲寅五月日西原府兴德寺禁口壹坐改造入重叁拾貳斤印”
[ 青铜钟 ]
高丽,兴德寺址,高17.5cm,国立清州博物馆
[ 兴德寺铭青铜钵盂 ]
高丽1150年,兴德寺址,高13.6㎝,口直径31.7㎝,国立清州博物馆
“皇统十年庚午四月日兴德寺依止重大师领仁往生净土之愿佛钵一盒具鈒云入重二斤六两印。”
『兴德寺铭青铜钵盂』等采用了用锤子敲打青铜来制作形态的锻造技法。将0.2mm厚度薄薄地展开而制作钵盂,留有修理的痕迹。将香炉的上下部穿孔后,插入杆状铆钉而牢固连接。铆钉是一种金属接合技术,高丽时代用得比较多。另外,在一些遗物中,还留有削掉器皿表面而整理的痕迹。铭文采用了用尖锐的钎子阴刻或用尖尖的钎子点刻的点刻方法。
[ 青铜香垸 ]
高丽,兴德寺址,高17.6㎝,国立清州博物馆
香炉的上下部插入铆钉而连接的场景
[ 龙头寺铭青铜钵 ]
高丽,兴德寺址,高6.8㎝,国立清州博物馆
在钵底点刻,刻下“龙头寺栋梁福真”。
综合兴德寺址的金属工艺品,青铜金鼓、青铜钟、金刚铃等体现精巧的纹样和时代特征,香炉、有底座的钵等没有纹饰,简单实用,可评价为利用高丽时代多种金属制作技术的相当优秀的金属文物。
在全体出土品中,金属文物占很大比重,其制作技术非常优秀。从这一点上可以判断,高丽时代兴德寺已经具备能够充足地使用“金属”的各项条件,对金属的理解和加工技术水平也非常高。虽然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但是如果从这一脉络上接近兴德寺和『直指』的刊行,期待能更积极地理解世界最古老的金属活字本『直指』。
参考文献
- 国立清州博物馆,『学术调查报告第17册:清州兴德寺』,2017。
- 清州大学博物馆,『清州兴德寺址发掘调查报告』,1986。
- 忠清北道•清州大学博物馆,『清州兴德寺址学术大会报告』,1986。
- 周炅美,『兴德寺和思恼寺的高丽时代金属工艺品』,『中原的高丽寺庙,人和风』,国立清州博物馆,2018。
- 尹熙峰 ,『通过高丽时代寺址出土品观察的清州金属工艺』,『韩国中世纪考古学』,2019年春季学术大会发表文,2019。